第四百零五章 奉旨收礼(二更)
苏悦灵回家后,便收到了康郡王妃带着厚礼上门的消息。
即使是见多识广的苏悦灵也不得不承认,康王府拿出来的这些礼物,有几样当得起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品。那有冬暖夏凉效果的白玉枕更是深得她心。她在让人检查过礼物上面都没啥问题后,开开心心将白玉枕给换上了。
她还选了一个硕大通透的蓝宝石,准备给宝姝留着。
没错,苏悦灵就没打算将这贺礼退回去。是康王府自己上赶着送的,她退了做什么?
再说了,皇帝也说了,礼物她尽收下都可以。
她这也算是奉旨收礼了。
礼物收归收,让她帮忙做事只是做梦。给他们送一个玉米棒子最多了。
说到玉米,这段时间倒是有不少人想在苏悦灵这边买玉米棒子,苏悦灵都拒绝了。
她那自留的半亩地玉米,准备最好的那些拿来吃。其他的一部分可以留作明年的种子种植下去,剩下的则可以分给卢山村和日庄的百姓们,他们若是信得过她的话,来年开春也可以将玉米种子种下去,那么明年他们多少也能发一点小财。毕竟明年玉米刚出来,加上数量不多,肯定有不少大户人家愿意从他们手中出高价买下来。
苏悦灵给宝姝写了信,跟她提了提玉米的事情。
除了蓝宝石,她还从库房中翻出了一些太后赏赐的她自己不乐意佩戴的首饰、珠宝、香料。一些给宝姝,一些给吴舒。
哦,对了,还有苏天宝呢。她听说苏天宝明年准备下场参加院试,那就多送笔墨纸砚和卷子给他好了。
卷子是庞夫人送的,全都是国子监这几年每个月出来考学生的。庞夫人之前整理好了,知道她有堂弟,便给她送了一份。
苏悦灵看到那些卷子就头皮发麻,但反正做卷子的不会是她,于是她便开开心心地帮苏天宝准备了。
事实上,以她现在郡主的身份,也是拥有国子监的名额的,想让苏天宝入国子监也是可以的。国子监的教授们都是大儒,学识水平不是寻常人可以比。不过苏天宝现在连童生都不是,苏悦灵觉得,等他成为童生再说。
东西准备齐全后,很快就从京城运送去卢山村。
……
这几天,选秀当日的事情也渐渐传到了宫外。
正如同元随君所说的那般,苏悦灵那选秀考察方式传出去后,一些自作聪明的人已经为她找到了理由。
大家都觉得她是在用这种方法考验秀女们的应对水准。
这就导致苏悦灵在这些人心中多了一个和元随君一样高深莫测的标签,他们对于自己判断出来的事情深信不疑,并且不吝啬同别人分享。
胡桂玉等熟识苏悦灵的人全都听得一愣一愣的。他们口中的苏悦灵,真的和他们认识的苏悦灵是同一个人吗?
胡桂玉觉得,苏悦灵这样的人都被说高深莫测的话,那高深莫测都要烂大街了。她觉得苏悦灵只是单纯想要玩麻将和叶子牌罢了。只是当她信誓旦旦地这样说的时候,其他贵妇都是用“你根本不懂苏悦灵”的眼神看着她。
胡桂玉……
行吧,他们高兴就好。
她还将这事作为趣事跟苏悦灵分享了起来。
苏悦灵听得一愣一愣的,然后一本正经地说道“嗯,没错,我就是想考她们。等她们进了宫里后,才艺美色这些都是其次,陛下也不是那等耽于美色之人。”
“心态和品德才是最重要的,而孝顺又是重中之重。”
她说的正气凛然的,连自己都要说服自己了。
胡桂玉呆了呆,整个人也有些被弄糊涂了。原来最单纯的是她?
苏悦灵眨了眨眼,“我可是想了好几天,才想出这个主意的。”
胡桂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如果提前想的话,那的确可能想出这么好的法子。
苏悦灵看着胡姐姐还真飞快接受了她的说法,忽的有种自己在忽悠单纯人的心虚,良心都隐隐作疼了起来。
“我家的石榴送过来了,你等下拿两颗回去。”
她口中的石榴是院子中种植的那颗,今年结出的果实比去年还多。如果说新种植的那批石榴的口感为级,那么院子那颗石榴则是。
苏悦灵也只有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才会送这石榴,像秦思佩那边她也送去了几颗。庞夫人因为卷子的缘故,也送了两颗。
胡桂玉并没有询问她那小姑子高秀秀是否被选上了一事,来苏悦灵这边好吃好喝了一顿,拿了两颗石榴,便高高兴兴地回去了。以她现在在高家的地位,就算是高老夫人都不敢再给她脸色看。
毕竟在外人眼中,胡桂玉没抛弃高磊,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高家要是还苛待她的话,那就是丧了良心。高家就算内里再多污垢,对外也喜欢装出自家是清流的模样(虽然他们家的名声其实已经毁得差不多了)。
在九月十号,宫中的秀女们全都被放回家。
第二天,名单便出来了,除了八个秀女留名单,其他的都自行婚假。这八个中,便包括了秦思语。
秦思语在听到宫中内侍的恭喜声时,一直选在半空中的心终于安稳落地了。
她真的被选上了!
将来她一定能成为天子的宠妃,以后即使是身份尊贵的大伯母进宫都得向她行礼。
秦思语在人前还能做出端庄稳重的模样,人后已经激动得面红耳赤的。
二房上上下下皆是一片喜气洋洋,二太太还让人开库房,给秦思语送了一套红宝石头名和一套金头面。
也就是二太太没女儿,秦思语受宠的话,对二房、对她的儿子有好处,她才能表现出大方的模样。
在大家眼中,秦思语这品貌,入宫了以后,定是要冲冠后宫的。秦思语从宫中回来后,他们就问过她,知道连丽妃娘娘都不如她。
进宫的话,想要受宠,打点好上下是不可避免的。钱,便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让二房自己出这笔银子,他们哪里舍得。
秦思语的父亲转念一想,决定让大房也出钱。
大房比他们二房有钱着呢,拿出两三万两问题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