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从京城到桃源县有了火车的加持,简直方便无比。
按照现代来说,坐一趟火车去桃源县,跟寻常社畜坐地铁上下班的时间没有太大差别。
当然了,这种高强度通勤也只在现代社会存在。
大景的广大百姓显然不会蠢到一天花一两个时辰在通勤路上,毕竟日子过得那么甜,谁要在这上浪费生命。
事实上只要通勤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工作岗位的竞争力就会大大降低吸引力。
京城现在工作多的很,而且新厂不断增设,工作不是那么难找,整那么远干嘛?
这一日出行,方正一自然安排了一整列的火车,负责皇帝百官出行。
乘坐火车的百官绝大部分人在车厢中显得百无聊赖,甚至有些厌烦。
自己是真没办法才过来的!
上官跟陛下都要来,哪怕是今天休沐也得被扯过来。
节假日团建,是个人都烦。
而且大家对于十几丈的高楼也真是没啥兴趣。
十几丈不算什么,三十丈的塔楼,在座的都见过。
都是吃过见过的主,一栋楼能有什么好看的?
现如今影响了休沐,还要忍受着车厢中若有若无的汗臭味...苦也!
头等车厢中,方正一忙着亲自端茶倒水。
景帝抬手道:“行了正一,别忙了,坐吧。今日到底有何安排,看完了摩天大楼就回京么?”
方正一坐回沙发上,笑道:“难得出宫,陛下想玩什么就玩什么,现在桃源县里新修了一个桃花坞文化公园,只修了一部分,陛下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这桃花坞公园就是雪月楼外景项目改的。
自从上次股价大涨之后,方正一亲自去信,勒令大型银趴项目改成了正能量公园。
提前准备好的营造氛围用的石楠花都被他一把火烧了!
毫不意外,之后青楼股价大跌了一波,不过作为幕后黑手自然是提前抛售跑路了...
景帝好奇道:“桃花坞文化公园?”
方正一点头道:“不错,这公园是给城里百姓散心游玩之用,臣还亲自题了一首诗。”
“说来听听。”景帝兴趣大涨。
方正一脱口吟道: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景帝听罢抚掌而笑:“好!好诗,不愧是朕的贤婿,论诗词一道朕还从未见有人能及的上你,不过下面呢?”
“下面没有了。”
景帝顿时大感失望,心中微怒。
这么好的诗,结果又是吊人胃口!
“怎么还是半截的,你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一改?宸予都小学毕业了,你当爹的怎么一点进步没有!”
草!这跟我当不当爹有啥关系啊?
桃花庵歌长了去了,我上哪记着去?
后半截好像还有句什么不见五陵豪杰墓,记起来这怎么解释,上哪找五陵去。m.166xs.cc
方正一干笑两声,道:“咳咳...老毛病了,臣估计这辈子是改不了了...其实臣命人修建这文化公园之时还有了一些心得,也琢磨了一段日子了。”
“是何心得?”
“当下朝廷对西海的策略已定,但如果朝廷依旧按部就班的发展商业,那就未免错失了许多良机,不论商事国事,核心其实在人心。”方正一不疾不徐的讲着,“陛下可曾记得,臣曾经在朝堂上说过,后续局势稳定要将我大景之理念,思想,形象散布海外。让天下之民尽知我大景仁义礼智信?”
景帝微微颔首:“此事朕记得。”
“当下正是时机!圣城虽然由索尔杰神父主导,但是毕竟教义还在,教会对普罗大众的思想浸入之深不难想象将来会与大景发生理念上的冲突。”
“所以当下的重点,是要将大景的文化传到西方,进行本土化改造再大肆宣传!而圣城主导的教会部分,要让他们世俗化,甚至偏向崇拜于大景...如此才能更稳固于未来的格局。”
景帝沉思。
从现实来讲,这对他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以往大景手下的附属国,长久与大景接触,其文化也与大景同宗同源,这样的工作大多时候是对方主动前来学习,哪怕派人去普及圣人教化,也能得到许多属国高层的支持。
可以说文化推广工作,无往不利,顺其自然。
西方教会所属的文明,那就天差地别了。
他研读过海外传来的文集译本,其中有许多理念与大景有相通之处,但是更多是神学主导。
想向这样的国家普及大景文化,难上加难,毫无头绪。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朕感觉颇为棘手,你有何想法呢?”景帝问道。
“其实臣觉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方正一道,“这文化入侵...不,不能说入侵,而是文化浸染对底层百姓来说再简单不过。”
“天下无论东西南北,只要是人构成的组织就一定能找到共同的价值和理念。我们只要找到这些共同的理想观念,再通过百姓都能接触到的商品大肆传播出去,想来要不了多久就能吸引百姓跟天下有识之士深入了解大景。”
“只要了这个开端,凭借我大景浩如烟海的典籍,千年的文化传承,必能俘获天下人心。届时,只要占据了心智,大势就在我们这一边。”
“就这么简单?”景帝有些不可置信。
方正一摇摇头:“没这么简单,其中肯定会有一些朝廷内部的阻力。首先我们宣扬的观念跟价值自己要深信不疑,如果我们都不信,那就没办法让别人信服。”
“其二必须依靠民间的力量,而非朝廷主导。这宣扬的方式需得轻松有趣,价格低廉易于普及,按照朝中老人的想法,臣怕他们沉溺于说教,没人是愿意被说教的,一旦说教,事情就会变得麻烦。”
“传播过程中,我大景的文化也一定会受到海外本土的影响,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臣认为也无需避免,文化本就不是死的,只要他是好的就足够了。”
“可问题恰恰也会出在这个环节,太多读书人追求正宗,正统的解释,无法忍受一点变化。在这一点上这些人跟一些教派里追求原教旨的狂信徒没有区别。发展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大加反对斥责,以至于最后限制,走入死地。”
“所以依臣之见,陛下如果同意臣的想法,这件事最好不要宣之于朝廷,直接由陛下主导,内帑拨银在海外进行。”
“啊?”
......